第296章 再次出发(2/2)
一路的颠簸自不用细说,我们停车之后,只在路边吃了一碗米粉,便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整洁的旅馆,打算先在这里暂时安顿下来。
办理好入住手续后,我们来到房间,稍作休息后,便围坐在桌子旁,开始汇总手里的信息,为接下来的出发做着细致的准备工作。
老谢轻轻地从包里拿出了一本略显陈旧的笔记,封皮已经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这本笔记是他当年经手张清安案子时所记录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案件的细节和当时所掌握的一些线索。
那些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调查时的种种艰辛与不易。
老谢一边慢慢地翻着笔记,一边缓缓地说道:“当年,张清安的行为就十分诡异。他自称皇帝,还大张旗鼓地封了不少‘后宫’和‘大臣’。
我们当时都以为他不过是个患有妄想症的人,觉得他的行为荒唐至极,根本没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但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张清安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道士。据说他确实会一些道术,而且在风水方面造诣颇高。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轻易相信他是五公佛转世,对他言听计从。
我听着老谢说得如此郑重,忍不住伸手接过笔记,开始仔细查看起来。
老谢的笔记非常详细,每一页都写得满满当当。他的字迹一丝不苟,写得极为端正,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经过精心雕琢一般。
而且经过他的细心整理,这些资料条理清晰,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事情的整个脉络。
张清安的生平也被写得十分仔细,连他在七十年代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开始自称道士,在枣林乡卫生院当医生,但后来因为搞封建迷信被开除。
他不仅懂医术和占卜,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这些细节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
从这本笔记中,我越发觉得老谢是一个执着而不失理性、严谨专业的人。他对待案件的认真态度,在这些笔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我发现老谢除了详细记录称帝案之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还记录了几件张清安称帝前当道士时期的流言。其中有一则流言引起了我的注意,说的是张清安祈雨的事。
那是1973年的夏天,四川巴中枣林乡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大旱。
时值三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一般高悬在天空,炙烤着大地。
枣林乡连续六十日无雨,稻田里的泥土都干裂开来,一道道缝隙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
村民们人心惶惶,传言是“旱魃作祟”。山神庙旧址在夜晚常常出现鬼火,更有人声称目睹了无头黑影在附近游荡。
公社干部严令破除迷信思想,但老农王德贵还是偷偷宰鸡祭神,结果被民兵抓去当作典型进行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