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朝华令(重生) > 第142章 兰若

第142章 兰若(2/2)

目录
好书推荐: 欺负异国落魄少爷后他缠上我了 没有人比我更会发癫 米花町哪来这么多婚外情让我调查 炮灰假少爷在娱乐圈养动物爆火 纨绔废物总在密谋造反[重生] 炮灰有了盛世美颜后[快穿] 给众仙家直播神话故事 盛世长明 致云雀 穿为年代文的炮灰美人

他们盯着长大的太子,素来言行无失的太子,怎么还是长成了这副模样?

没有人再敢吭声。

只都清楚,自魏弃离京后,留下的一众精兵,都城中的两万禁军,实际都把控在太子手上。

太子想要他们的命,可能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陈缙环顾四周,第一个领头,跪下去,高声喊殿下英明,殿下千岁。

很快,此起彼伏的声音跟在后边响起,都喊了英明,千岁。

朝会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自没人敢乱说话,乱传信,唯有魏璟觉得稀奇——如今他总被魏咎叫着一起读书。魏咎看奏折,魏璟就在旁弄个案几看书,虽不知道魏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喜欢宋良娣做的海棠花糕,很爽快地应了,反正在哪看不是看。

他只好奇,最近本有好多人争着来给他递话,说去西京,西京安全,怎么忽就不去了?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去也好,免了舟车劳顿呢。

于是继续美滋滋地看书。

谁料书里夹着的话本子却不知何时被没收,他遍寻不到,哀叫一声,拍案而起。

“我的书呢,我的书呢,”魏璟哭丧着脸,“这可是镜无尘的新作,千金难求呀!我的书呢?还我!”

这才是真正的孩子。

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下,得了快乐,闲散而富贵的一生。

*

赤水关破,关内青天良田,一览无余。

燕人马蹄踏过,如入无人之境,只六日光景,上京已在眼前——

然而。

无论城外如何叫阵,那沐浴百年风雨始终矗立如旧的城门,始终紧紧关着。

城内城外,两片天地就此隔绝。

这是燕人围城的第一个月。

太子魏咎号令全城,此乃国都,非死不退。

与燕血海深仇,若失国都于燕,无颜见先祖。

【城中四大粮库,千仓万箱,存粮丰足。若有乘机屯粮,低买高卖、盘剥百姓者,皆斩。】

【都城守备森严,禁军皆是精英,为免无谓损失,只守城以待,绝不正面应战。待陛下自辽西归来,定当扫除燕贼,还我北域。】

是了。

太子虽年幼,可他有皇帝为他留下的亲兵,他是皇帝唯一的孩子,众望所归的储君。

连他都没有乱。

太子,还在这里——

他说陛下会回来。

于是无论暗潮涌动的世家,抑或终日劳碌的平头百姓,竟都犹如吃下一颗定心丸。从前能吓得小儿夜啼、令人谈之色变的皇帝,眼下却成了他们日日盼归的救星。

这一月,除却城内终日巡防的将士,城外偶尔的摩擦与骚动。

一门之隔,上京城秩序照旧。

......

燕人围城的第二个月。

辽西的军报迟迟未至。

没有人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抑或正在发生什么,派去的探子亦是有去无回,渺无音讯,倒是攻城的战事越来越频繁,彻夜烽火,令人不得安眠。

外城墙满目疮痍,乱箭碎石齐飞,不时有伤兵被擡下前线,痛苦挣扎的呻/吟声响彻城中,不绝于耳。曾经繁华的街巷,如今家家闭户,不见半个人影。

毫无意外地,开始有大批百姓外逃。

其中更不乏诸多世家子弟,在家中长辈的授意下、携细软家私秘密出城。

“等待果真是个难熬的事啊。”小太子向自己的“夫子”感慨。

陈缙低头不答,却见太子桌案上不知何时摊开一本薄册。最新的一页,墨痕尚未干。

“这是……”他迟疑。

太子不答,只示意他可随意翻看。

那账簿上所记载的,竟是一笔笔堪称丰厚的进账。

他起初心惊,待渐渐想明白了个中的弯绕,却不由长舒一口气,忍不住笑:“幸而臣两袖清风,无家私可卖……是金复来想出的主意?”

这么多年,他在明,金复来在暗。

曾经他们是魏弃的左膀右臂,如今,亦自然为这少年所用,只是没想到金复来那些“江湖手段”,这少年竟也接受得毫无障碍。

原来,什么都没有逃过这少年的眼睛——谁让城中布置的巡逻卫队,都是他的亲兵呢?

同甘不共苦可以,总得先剐一

层皮。

小太子淡淡一笑,擡手将账簿合上。

同日,太子开私库,赈济城中百姓。

而百里外的金家商队,也同时收到了一封来自上京的密信。

......

燕人围城的第三个月。

坐吃山空的恐慌气氛显然已蔓延开去,城中人心浮动,斗殴劫掠之事频生。

朝臣再次为“是否移驾西京”之事争吵不休,各执一词,然而,此议最终仍是被魏咎驳回。

当夜,太子于东宫遭人行刺。

次日,膳食中查出剧毒。

魏咎自此称病不朝,由左丞陈缙代理一干政务。

太医频繁进出东宫,宋良娣亦在此时,携着东宫一众“姐妹”前去探望。

众女走进里间,却见魏咎披衣端坐窗边,手中撚着一纸信函,任由微风拂动鬓发,神情若有所思。

虽说脸色不免苍白了些,瞧着倒还算有精神。

宋良娣心下悄然松了口气。

“殿下!”

而一群人里,只聂承徽年纪最小,又许久没见他,当下竟顾不得行礼,便嬉笑着将人抱个满怀,一个劲追问他什么时候才能病好,去园子里陪她扑蝴蝶。

魏咎闻言,笑着拍了拍她的背,又将手中的信纸折了三折,随手搁到案上,用镇纸压住。

目光在人群中逡巡一圈。

他倏然问:“宁安公主何在?”

“自北燕围城的第一日起,宁安便闭门不出,为城中百姓念经祈福。”

宋良娣冲他微一福身,顿了顿,又补充道:“宁安也让嫔妾代问殿下安好。”

宁安公主,毕竟不是大魏的宁安公主。

她是北燕送来和亲的皇室,正儿八经的燕人。

也是如今这上京城里,所有人最不愿看到的燕人。闭门不出于她而言,倒也算某种意义上的保护。

“是了是了!”旁边的聂承徽抢着接话道,“最近宁安姐姐连剑都不舞了呢!殿下,她本来都已经答应了我,要教我一套最厉害、最厉害的剑法的,如今都不见我了!”

“这样。”魏咎失笑,将这话题就此揭过。

只待众女一一问候过他、起身告退,他却又再次叫住宋良娣。

“阿嫣姐姐,”魏咎说,“我有事要同宁安商量。事关紧要,这便去唤了她过来吧。”

......

当夜。

上京城外的燕军大营,忽有贵客踏月登门。

燕权命人将她迎入帐中。

“五郎,多年不见……不,竟不知我们还有再见之日。”

幕篱缓缓摘下,一身夜行衣,腰间佩剑,英气美丽的女郎仍如记忆中一般模样,未有改变。

但燕权知道,早已经不同了。

曾经奉都的少年郎,谁没有悄然爱慕过这位英姿飒爽、容色倾城的公主。

他们曾见过她挽弓如月,射杀骄傲不肯驯服的鹰隼;也曾见她纵马穿街而过,笑声如银铃清脆,红衣潋滟,令多少儿郎脸红心跳,日思夜想,盼着有朝一日长大成人,能与她结秦晋之好,良缘百年。

那是北燕王唯一的掌上明珠啊。

天之娇女,尊贵明艳。

可如今,她属于上京皇城——被赐给一个八岁小儿为妾。

【听说了么?公主抗旨不嫁,已经七日未进水米,连王后也气得病倒了。】

【可公主不愿意又有什么办法?陛下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

【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难道就真的要叫那些魏人猖狂到这般地步么!我们大燕的儿郎都死了不成,竟要叫一个女子来承担这些!】

那时的他在做什么呢?

战败而归,失去了一条手臂,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和富贵荣华的生活,被震怒的燕王贬为庶民,整天颓丧度日,郁郁寡欢。

宁安的出嫁却犹如一盆冷水,彻底泼醒了他。

他想起她是如何从一个刁蛮任性的姑娘长成如今模样,想起她弯弓射雕时的倩影,想起他们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比试着谁能斩获最出色的猎物,她纵马穿街,他追逐其后,听着她畅快的笑声,一句一句,喊着“五郎”。

纵然他的生母是魏人,他只是区区庶子,并不能承袭爵位。可她从不曾看轻过他。

他是她的五郎啊。

【罪人燕权,求见宁安殿下!】

【罪人燕权,求见宁安殿下,请殿下……殿下!】

他拼死求到皇后跟前,三跪九叩,血溢长阶,只求她让他与宁安见一面。

可那时,姗姗来迟的宁安,又对他说了什么呢?

【……竟真的是你要见我。】

一身华服的公主居高临下,目光平静而冰冷。

那是他从未在她眼神中读到过的寒心与绝望。

【五郎,你可知晓我不愿意嫁给魏人,是因为在我眼里,他们残暴、凶狠、狡猾——而我更不愿意嫁给你,】宁安公主燕筱温声道,【因为,五郎……如今的你,只是个废人啊。】

【明知什么都做不到,什么都改变不了,何必还来见我?】

【为什么不让我记住你从前的样子,却要让我看见现在……如此丑陋无用的你?】

她的绣鞋用力碾在他的左肩,令他不得不伏倒于她脚下。

而他的左肩以下,分明早已空无一物,衣袖随风飘荡。

【阿筱……】

忽然,她猛的用力——

狼狈跌在雨中久久爬不起身,因此而崩溃嚎哭不止的少年,与如今满面森然的将军,恍惚间,似都模糊远去。

“五郎,我今日来,是为了……”

“够了。”

燕权眉头紧蹙,冷眼望向面前欲言又止的女郎。

“公主一口一声‘五郎’,不知究竟在唤谁?若只是专程来与末将叙旧,何必辛苦跑这一趟,”他话音淡淡,“待我大军攻入上京,届时,自会恭迎公主还朝。”

“……”

“还是说,公主已做惯了魏家妇,如今亦是来为他们来做说客,劝末将早日退兵?”

忍了又忍,却到底没能憋住那句:“否则眼下我军大胜,公主又为何愁眉不展——为谁愁眉不展?”

“自然是东宫太子。”

宁安平静道:“我的夫婿。”

燕权微怔。

“我这么说,你满意了么?”

“可笑至极!”

回过神来,却几乎下意识冷笑一声,擡手摸向腰间。

然而,拇指挑开刀鞘的瞬间,身后却冷不丁伸出一只手,将那长刀按回鞘中。

“长生!”燕权回头看清是谁,当即低声喝道,“我早说过不许偷听!”

“这怎么能叫偷听?”

然而男人只是笑:“我一直都在,不过是你自己关心则乱,眼里只有公主、瞧不见别人,所以没发现而已。”

“你——!”

“别动怒,别动怒。”

长生做了个顺气的动作,又似笑非笑地望向宁安:“公主应当还有话要说罢?”

宁安低头沉默。

见燕权始终没有主动向她介绍这“长生”是谁的意思,复才长叹一声。

随即,一字一顿,向他说出了此行真正的来意。

“前线来信,征西大军即将班师回朝,魏帝亦在其中。信中称,此战辽西大败,已然归附;而突厥人本想坐收渔利,却损失惨重,仓皇逃回草原。至少五年内,再没有南下征伐的可能,”她说,“这一切,皆是今日殿下亲口告知于我,绝无半分虚假。”

“没有半分虚假?”

然燕权依旧丝毫不为所动:“试问殿下,此等军机大事,他若真的胜券在握,何必放你出城来大肆宣扬?恐怕是苦熬三月,终于弹尽粮绝,这才想叫你来游说一番,搬出这等说辞诓骗我等罢?”

“是啊,他何必在这时放我出来。”

“……”

宁安苦笑道:“燕权,若我说,他只是不愿叫我为难呢?”

朝堂上的骂声愈演愈烈,她纵使整日闭门不出,也并非一无所知。

相反,她很清楚,作为北燕献上求和的“贡品”,倘若她还想在魏都活下去,或许理应学学那位辽西王姬,登上城楼慷慨陈词、痛骂北燕不守承诺越过边界;又或者,干脆以死明志,向世人忏悔燕军的杀戮之罪。

她清楚自己终有一天会被逼出东宫。

魏咎将她请去,却只问了她一句话。

【你想回家去么?】

【……殿下。】

而她沉默良久,终是落泪:【您知道,宁安不愿对您撒谎。】

他们二人做了一场交易。

于是,太子所纳的燕良媛,此刻仍在东宫中闭门礼佛;

可北燕的宁安公主,却可以连夜离开上京,站在昔日的故人身前。

“倘若魏帝归来,你与他之间,必有一场血战,”宁安轻声道,“五郎,可你还不明白么?天下大势,百岁轮转,我们的确曾赢过,曾让魏人忌惮恐惧,但如今屈居人下亦是事实。你先打破了这之中的平衡,又失了攻城的先机。倘若大军被困辽西迟迟不归,或许还有一丝机会,但他们……胜了啊。”

收复辽西,击溃突厥,此乃大胜。

回到上京的,注定不会是一批乌合之众,而是一支斗志昂扬、志得意满的雄兵。

她的语气急切起来:“太子殿下绝非穷兵黩武之人,此刻和谈,或能免去一场大祸。五郎,我知道你对我有怨,可这不是你我二人的私事,为何你就不能……”

不能什么?

燕权沉默不语,独唇边笑容讽刺而冰冷。

既笑她的天真愚蠢,也笑她自以为是地做了旁人喉舌。

曾经的故人,此刻于沉默中对望,彼此眼中投映出的、却分明都是陌生。

“宁安公主。”

反倒是方才那从燕权背后窜出、又一直默默在旁听着墙角的青年,这会儿再一次插嘴笑道:“你这些话说得着实偏心,但独有一句,我觉得有些道理。”

“你是何人?”

“不过是个无足挂齿的小人物,叫我长生便好。”男人满脸无谓地摆了摆手。

随即,却又一脸正色,自顾自压低声音道:“你说天下大势,百岁轮转,诚然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如今这天道运数,究竟偏向哪一方?”

“你只道他回来了,却没想过为何会拖这么久;说回来了,他在其中,可那是他的尸体、还是活生生的人?”

宁安没有回答。

只扭头看向燕权,又一次重复了方才的问题:“他是谁?”

“他?”

燕权于是亦擡眼望她,笑容渐敛。

“他是天命,予我大燕的‘运’。”

燕权道:“有他在,我大燕绝不会败,不用多久,我便会斩下那魏咎的头颅献于陛下。而殿下你,”他说,“你是要灰溜溜地滚回上京城,还是回盛都去,等着末将的‘好消息’?”

......

当夜。

自燕军大营外,两批人马前后出发。

前脚离开的,一行十余人,直奔燕国奉都而去;

而后脚走的那位,却只一人一马,优哉游哉地辨认了好一会儿方向,复才一夹马肚。

很快,纵马消失在夜色中。

目录
新书推荐: 六零团宠,九千岁小祖宗软又甜 有家小店叫黄粱[快穿] 贵族男主的假未婚妻 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 药学女博士穿成渣知青 皇后很忙 人在古代,但考四级 豆腐西施她名花有主 反派成神之路 满朝文武都想挑拨朕和丞相情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