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1/2)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晏”或“大小晏”,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从锦衣玉食到贫困潦倒,词风深情凄婉,以真挚的情感和精巧的笔法著称,被誉为“古之伤心人”。】
“吾乃大宋宰相,吾儿怎会穷困潦倒呢?”
晏殊看着天幕,心中咯噔一下,有种不妙的预感。
是不是他去世后,政敌对他的家人下手了?
可是他的弟子门生遍布朝堂,谁又敢对他儿子下手?
【晏几道生于宰相之家,自幼在汴京长大,父亲晏殊官至宰相,门庭显赫,家藏万卷书,宾客如云。】
【他承袭家学,少年能文,尤擅小令。晏殊曾赞其“雏凤清于老凤声”,对其寄予厚望。】
【晏几道少年时,与沈廉叔、陈君龙等好友纵情诗酒,常与歌女莲、鸿、蘋、云等交往,其词中多追忆这段时光。】
“家藏万卷书!”
“这宋朝的文化这么繁荣吗?”
孔子看到这里,被震惊到了,难以置信地说道。
他实在是难以想象,个人家中居然能藏书万卷!
在春秋时期,能够藏书数百卷,就足以让旁人艳羡了,可以称之为士大夫!
“想不到这晏几道,也是同道中人啊!”
柳永看着天幕,突然开口笑着说道,
俗话说得好,人不风流枉少年。
柳永认为年少就该如此,轻歌纵马,饮酒赏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55年,晏殊去世,晏家逐渐衰落,晏几道不善经营,又因性格孤傲,不谙官场权术,家财散尽。】
【晏几道一生官职低微,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等闲职,晚年甚至需靠友人接济度日。】
【1074年,因好友郑侠反对王安石变法获罪,晏几道受牵连入狱,虽不久获释,但仕途彻底断绝。】
“唉!看来是你不适合为官啊!”
晏殊看到这里,长叹一声,拉着懵懂的晏几道,对他说道。
“父亲!我才不要当官!”
“我要写诗词!”
晏几道眨巴眨巴眼睛,撅着嘴说道。
“好好好!”
“当个文人雅士也好!”
晏殊欣慰地笑了,一把将晏几道抱起来,捏着他的脸蛋说道。
嗯,富二代只要不自已作死,一辈子衣食无忧还是不难的!
【晏几道性情孤傲,拒绝攀权贵。】
【苏轼曾慕名求见,晏几道以“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回绝,显其清高自持。】
【黄庭坚评其“四痴”,一痴:仕途不顺却不肯依附权贵。二痴:文章自成体格却不愿迎合时俗。三痴:耗尽家财却不愿受他人恩惠。四痴:屡遭背叛却始终相信人心。】
“好一个晏几道!”
“吾甚是喜欢!”
李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畅快大笑地说道。
晏几道这种孤傲的性格,正好对上了李白的胃口,让他很是欣赏。
一旁侍奉的美丽胡姬见状,立马又给李白倒满了酒水。
如今,李白第一诗人的名号已经广为流传,天下文人对他趋之若鹜
更不要说这些风尘女子了,如果能够得到李白的一首诗,她们什么都愿意付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