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准备打大仗(1/2)
在打还是不打胡宗南整编第一军的问题上,赵骥陷入了纠结,因为随着攻克潼关封闭关中,此时整个西部大地的局势已经跟原时空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只要能歼灭以胡宗南部为主力的西部国军,那么我军就能够坐拥半壁江山!
赵骥猛地发现,如果中野和西野能联手打一个大的歼灭战的话,滇、川、陕、甘乃至青、宁、疆、藏数省就很可能一举而定!
赵骥唯一担心的是,即便中野和西野联手,面对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兵力上恐怕一时间会难以覆盖控制,不过……
不过,身为一名穿越者,在开天眼的前提下,赵骥知道新疆的陶峙岳和四川的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都算得上半个自己人,只要能歼灭胡宗南部,他们极大概率会做出和历史上一样的选择。
陶峙岳将军是55年的开国上将,他不是事到临头才选择与我方合作的,而是从1946年起就秘密释放被捕的我方人员,并派兵安全护送到陕北,双方私下早有联系。
川军的三位大佬就更不用说了,部队里直接设有党支部和秘密电台,不少军官干脆就是我方跟他们说好了派过去掌握部队好方便以后起义。
把川、疆这两股力量算进来的话,赵骥认为打一场大仗的条件基本成熟。
赵骥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写成电文发给陕北中央,这么大的仗,肯定不能光从军事角度来考虑,必须由最高层统一定夺。
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窑洞里,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延安逐字逐句地反复把赵骥的电文看了好几遍:“伍豪呀,赵骥这是想把一场小战役变成一场大战役呀!”
“是的呀,年轻人嘛,做事有激情是好事情,而且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我们也的确具备了打一场大仗的条件”。
“就是不知道陶将军和四川的邓、潘、刘三位将军意下如何?”
情报工作一直是由伍豪同志分管的,他当即回答道:“现在还不好说,我可以派人继续做一做他们的工作,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想法,不过我认为,他们即便不会马上站到我们这边,也绝不至于去给胡宗南打帮手”。
“嗯,只要他们能做到两不相帮就足够了”,延安掐灭手中的烟头,“这一仗可以打,但是不能急,务必要把各种前期工作做细做扎实了再动手,到时候要动就全国一起动,让老蒋想救也腾不出手来”。
“那好,我这就起草电文叫赵骥稍安勿躁,不要过早暴露我军的企图”。
……
“陕北有指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