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送行(1/2)
盛夏日长,五点才刚过,天已经亮了。
陆经纬起了个大早,刚刚洗漱完,秘书就打来电话。
到楼下了。
这个点太早了,也没早饭吃。
八点上班,早餐店开门也得六点多七点了。
行李什么的该寄的已经快递走了。
随身物品不多,一个拉杆箱,一个小背包。
拎着箱子,背着包下楼。
门口停着一辆白色大众,不是公家的。
而是秘书的私家车,陆经纬没打算用公车,今天离开北安他只是让秘书开车把他送到火车站就行,不但秘书过来了,司机也来了,两人都站在车边。
“小陈也来了。”
陆经纬打了声招呼,其实一点不意外。
司机答应一声,和秘书上前接过箱子背包,装进了后厢。
然后上车。
一如往常,开车的不是秘书。
而是司机。
秘书坐在了副驾驶,一边系着安全带,一边说:“书籍,来送行的人不少。”
陆经纬一听就头疼,这种情况他早料到了。
之所以订这么早的车票,就是想赶早离开,不想让们送。
也知道消息瞒不住,肯定会泄漏出去。
所以也不用追问是谁泄漏的行程。
车子刚刚驶出小院,就看到前方道旁密密麻麻的站了不少人,全是北安宾馆的人,两边各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让人心情激荡的标语,宾馆总经理带头喊口号。
所有人跟着一起喊。
陆经纬只好点下了车窗,和众人打着招呼。
看的出来,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有不舍。
不是装的。
在老陆手底下想混日子没门,但并不包括这些宾馆的服务员,北安宾馆的服务员,和新城酒店的服务员没区别,老陆对这些底层人员反而非常照顾。
给涨了好几次工资。
如今要离开了,宾馆的服务员当然会不舍。
车没有停,缓缓开出了宾馆大院。
陆经纬一路挥着手,本以为出了宾馆大院就能缓口气了。
结果……
宾馆外面的马路上两边全都是人,挤了个水泄不通。
“陆书籍常回家看看!”
有人带头,口号瞬间喊起来。
惊碎了清晨的宁静。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比春节闹社火的时候人还多。
陆经纬没法淡定了,既无奈、又激奋。
门口还停着两辆车,看到白色大众出来后,立刻在前面开路。
陆经纬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会显得矫情。
一路向前,路边的人不见少,反而还越来越多。
横幅拉了一路,上面的标语五花八门。
也不知道做了多少。
太劳民伤财了。
转过一条街口,前方马路旁变成了穿着校服的学生。
打着横幅,挥舞着彩色的小旗子。
在老师带领下,异口同声的喊着口号。
陆经纬差点没绷住,险些泪目了,说:“不该折腾学生。”
司机笑着说道:“书籍,不是学校强制,是学生们极力要求要来送书籍的。”
陆经纬问:“真的不是?”
司机肯定的道:“真的不是。”
陆经纬稍稍安慰了一些。
北安的学生这三年相当幸福,以前只存在于传说中,却从来没见过的营养早餐总算是吃上了,食堂的饭不但做的好吃了,而且便宜了,今年春季开学后更是直接免费了。
全部财政补贴。
没用的书不让买了。
门口的商店没有了。
想带什么零食都能随便带进学校。
总之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没了。
学生们就算不明白,家长也会说。
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陆经纬心绪起伏。
难以自己。
与此同时。
在老陆下楼时,姜宁接到了电话。
接完电话,就和老杨下了楼。
开车去火车站。
一路所见,马路两旁全是人。
姜宁还挺惊讶:“怎么这么多人,难道北安人今天都早起了?”
老杨感慨了下,说:“想送陆书籍的不只是我们,北安的老百姓更想送一送,陆书籍这三年为北安做了多少事,老百姓不傻,可全都看在眼里。”
姜宁点了点头,也有些感慨。
做人做到老陆这个份上,确实没白活。
出了城区,路边的人依旧不见少。
从北大街到永安村,再到火车站路口,马路两边都站满了人。
横幅拉了五里,各种小旗子铺天盖地。
可见老陆有多么得民心。
火车站广场上更是人满为患。
少说有几百人。
本来地方就小,来的人太多,车都没地方停了。
火车站也挂出一道横幅,组织了送行队伍。
姜宁下车,和熟人打着招呼。
有点顾头顾不了腚。
熟人实在太多,二老板也过来了。
不管共事期间如何,至少现在大家很真诚。
姜伟姜泽来了,他哥姜华也来了。
冯雨也自己开车过来了,和张欣站在一起。
打了一圈招呼,先去看了看送礼代表。
因为老陆不让官方送行,这些事都是民间自发组织,流程人选都是老杨操办选定,老同志干这些事情经验丰富,姜宁基本没过问。
说没几句,就听有人喊:“来了来了。”
扭头望去,就见一辆白色大众开过来。
大伙迎了上去。
车停下后,陆经纬还想自己去拿行李。
可哪里会让他亲自动手。
司机和秘书一个拎箱子,一个拎着包。
二老板迎上去,在一边引路:“陆书籍这边走。”
陆经纬道:“太麻烦大家了。”
二老板笑着说:“不是我组织的,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我也就来凑个热闹,北安百姓给书籍准备了几件礼物,书籍这边请。”
陆经纬不好说什么,只能往前走。
走到前面,只见前方站着三个人。
一个老者,一个中年人。
看样子都是农民或是打工人。
还有一个女生,穿着一中的校服。
显然是高中生。
三人每人手捧一样东西。
老汉上前,捧上一个长方形盒子,说着最朴实的话:“陆书籍,他们让我来,给你送个礼物,为了抢这个差使,我和好几个老头还吵了一架,才抢到这个差使,这个盒子里是好多人给你写的信,我也给你写信了,你回家看看。”
老陆双手接过盒子,却说不出话。
下意识就往旁边递。
姜宁就站旁边,随手接过去。
又递给了他哥姜华。
陆经纬两手握着老汉粗糙的大手,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中年汉子也递上了一个盒子:“陆书籍,我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这里面是一本相册,里面都是你在北安的照片,请陆书籍收下。”
陆经纬同样是双手接过。
姜宁也顺手接过来,递给了姜伟捧着。
最后是高中生。
女生虽然岁数不大,但大方得体,捧上一个插着柳枝的花瓶,说:“陆书籍,我是北安一中高三毕业生徐子君。古人说,杨柳青青满路垂,赠行惟折古松枝,我代表26325名北安学子,请您以后有空了常回家看看,北安是您永远的家。”
陆经纬两手接过柳枝瓶,再也绷不住。
直接泪奔。
不知道多少人举着手机,录下了老陆的黑历史。
此情此景。
二老板和其他同僚也多少有些触动。
没人笑话老陆,反而很羡慕。
仪式虽然是安排的,但不管老汉中年人还是这个刚刚高考完的高中女生,说的话都不是别人教的,而是他们自己想说的,真实又感人。
回思过往,细数数十年沉浮。
怎么能不有所触动。
古人追求百世留芳,老陆或许做到了。
可能一时不为人知,但终究会被后人怀念。
“谢谢,真的很感谢大家!”
陆经纬总算稳定住情绪,握着一双双友谊之后,跟所有人道谢。
姜华和两个堂哥也排在后面,趁机和老陆握了下手。
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别说蛮激动的。
陆经纬在人群里看到了冯雨,什么也没说。
人太多了。
好多人往前挤,想跟老陆握个手。
维持秩序的拦都拦不住。
眼看开始检票,火车站工作人员过来通知。
大伙簇拥着陆经纬进了车站,票也不检了,直接上站台。
陆经纬一边走,一边回头望:“我的行李……”
姜宁推着他往前走,道:“先别想行李了,你就两只手,拿不了那么多东西,那三样礼物只是小意思,北安乡亲还给你准备了好多礼物呢,等你到家行李就到了。”
陆经纬很无奈,本来想悄悄走的。
不想搞成了这样子。
在站台上等了十几分钟,火车到站了。
陆经纬上了车,站在门口不停的向外挥手。
直到车门关闭,火车开动手。
大伙才稀稀拉拉往外走。
所有人都有些感怀,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三年,是北安最好的三年。
既是经济发展最好的三年,也是人文关怀最好的三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