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

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1/2)

目录
好书推荐: 炼道升仙 东京僚机王 绝世天命大反派 高手下山,我有九个无敌师父! 草包美人(快穿) 殊途仙路 一村烟雨 边吃瓜,边修仙,法宝捡到手软了 克拉夫特异态学笔记 捉妖小仵作

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

看到章评,有读者觉得,棉庄的发展可能有问题。

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熙河的经济模式,它压根就不正常。

作者君在前面的章节里,其实已经写过了这个问题,当然可能也是作者君没有说清楚。

有机会我会写一个番外,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体系是怎么运转的。

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首先,北宋货币是双轨制。

熙河用的是铁钱!

所以,存在着汇率差。

我在前面的章节,也说过了。

熙河的雇工们,包吃包住,每个月给铁钱作为工钱。

现在的时间线上,经过几轮薪水上调,雇工工钱已经涨到了500钱(新雇工起薪)到一贯钱(基干雇工)。

熙河铁钱和铜钱的兑换比我没有查到。

但我查到了北宋四川铁钱和铜钱的汇率。

在996年,北宋平定蜀地不久,第一次发行铁钱,官方汇率是1比

但官府的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很快就引发了通货膨胀,不到半年,铁钱与铜钱的兑换率,就掉到了5比

注意,这是官价,以后我所有提到的汇率,都是官价。

请大家注意,官价和市价是两个概念。

就像今天阿根廷黑市汇率和官方汇率一样。

北宋朝廷对此焦急万分,所以在970年禁止铜钱入川,企图通过金融管制,控制通货膨胀,但结果是铁钱价格应声下跌,当年跌倒了10比

其后就是张乖崖治蜀。

经过这位名臣的梳理以及对交子的规范,铁钱汇率开始回到5比

不过很快,随着张乖崖离任。

真宗时,铁钱汇率重回10比

没有办法,北宋开始铸造大铁钱,这就是折十钱。

换在现在,就是印钞。

根据大中祥符七年,知益州凌策的奏疏可知,大铁钱每贯重达十二斤(宋斤,合今天2kg,平均每枚铁钱重大约3克上下,接近同时期小平铜钱的4倍重量)。

然而然并卵。

大铁钱和铜钱的汇率,在铸造八年后重新回到了10比

北宋印钞失败。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四川铁钱和铜钱汇率,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直到神宗熙宁变法,又开始对四川铁钱动手。

通过各种手段,在官方层面抬升铁钱币值。

譬如在计赃(计算刑事案件案值)领域,将铁钱铜钱汇率换算成2比1。

同时也可能提高了铁钱铸造技术,用上了质量更好的铁。

四川民间铁钱价格因此可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维持了相对稳定。

但是,很快的,随着神宗时代结束。

铁钱再次开始下跌。

绍圣时代,跌倒了5比1,徽宗大观5比1,然后10比1,又回到了原点。

通过这些我们现在可以得知,北宋铁钱、铜钱正常的、普遍被认可的稳定汇率是10比

注意,这里指的是折十的大铁钱。

就是凌策说的,一贯重十二斤,合2公斤铁,且在四川铸造发行的那种。

而在熙河等边境地区,使用铸造的铁钱,从熙宁王韶开边后,一直长期大量掺杂其他杂质,使这些铁钱在融化再铸造方面的价值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这些地区的铁钱币值肯定远低于四川。

史书上也有很多熙河陕西的钱脆的记载。

所以,熙河当地的铁钱价值,在向宗回、高公纪没有去的时候,我个人假设,在15比1这个汇率上。

注意,我依然用的是凌策说的大铁钱,而非小平钱。

所以,向宗回、高公纪履任时,熙河路铁钱和铜钱汇率十五比

而他们管的是熙河路的钱袋子。

每年财政拨款,达到400-600万贯铜钱的熙河边防财用司。

换而言之,在最开始,也就是元丰八年六月熙河当地汇率15比

这意味着什么?

汴京赚钱熙河花啊!

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出现了。

这也是熙河棉庄的盈利方式。

在书里我已经反复说过了,熙河路在元丰八年下半年,开垦的棉田数量,其实很少。

在整个元丰八年下半年,两人六月履任到十一月下雪,熙河路棉田开垦总数量,约在五万到六万亩之间(很多人最初只是象征性的应付了一下,没有多垦,包家、赵家比较捧场,多垦了一点,但这两家加起来不超过一万亩,所以才有了向宗吉带着王大斧垦地的事情)。

这也是元祐元年,春季播种的棉田规模。

但是……

从元祐元年春天开始,熙河一下子陷入了棉庄狂热。

为什么?

因为套利空间被人发现了。

因为,在元丰八年下半年,那些开垦出来的棉田,为了不荒废,很多人种了大豆、苜蓿、大麦、青稞。

然后,所有人都懵逼了。

棉花还没有收割呢,棉庄就已经赚钱了。

向宗回、高公纪控制的边防财用司,用官价收购土地里的产出。

因为在彼时,他们才是熙河本地真正的大地主。

属于自己买自己的产出,所以很大方也很公正。

直接按照朝廷政策来。

相当于,拿着汴京的物价,买熙河的物产。

大家在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看过这种情况,相信大家也能明白,这必然导致什么了吧?

所有人都疯了!

熙河的汉、蕃豪族,甚至吐蕃那边的溪巴温、温溪心才会这么铁了心,跟着向宗回、高公纪走。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利益。

向宗回、高公纪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开始不在在铁钱里面掺杂质。

所以,熙河的铁钱币值开始上升。

在元祐元年春天以后,应该和四川齐平,达到10比1的币值。

那,可能就有读者要问了。

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发现,没有人用这些办法?

答案是北宋对经济金融的认知很浅薄。

司马光的‘天下财富自有定数,不在官府就在民间’,以及王安石的‘理财’之术,才是主流。

而所谓理财,多数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加税或通过垄断方式获利。

然后就是熙河地区的情况,非常特殊。

这里的胡人数量,远远超过汉人。

就连军队和武装,也多为少数民族首领所有。

比如说包顺家族,常年是北宋在熙河地区的头号打手。

多次作为主力参与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我的寻宝江湖:魅影密码 重燃九零年代 别搞我,我真不想变女神啊! 阴阳和合功 开学孕吐,姐姐,你是认真的吗 御兽:我契约了夏国守护神 藏宝阁 出狱即无敌,前妻跪求我复婚 开局拐天仙,列强竟是我自己
返回顶部